近日,#月销5000万元的香港月饼香港买不到#冲上热搜,知名网红“疯狂小杨哥”(张庆杨)在直播间宣传售卖的“香港美诚月饼”被曝在香港地区没有门店,产地信息为广州和佛山。此后,又有网友称“与辉同行”直播间带货的“葡记月饼”,但从未在听过这家自称“老字号”的葡记食品。
众所周知,很多时候原产地对品牌价值的提升具有加成作用。某些产地的“土特产品”,如五常大米、阳澄湖大闸蟹等,都会让消费者格外青睐,并愿意付出较为昂贵的对价。那么,人们不禁要问:广东生产的月饼,为什么要“冒充”港澳的呢?
▲9月10日,广东广州,一饼店的“猪笼月饼”吸引顾客购买,起名“猪笼入水”,寓意财源广进。(图片来自中新社)
历史上,粤港澳三地长期同属广州府管辖。唐代,张九龄凿通大庾岭后,中原与岭南之间有了“高速公路”,中秋节俗从中原传至岭南。
中秋节传到岭南后,粤港澳三地孕育出大抵相近的民俗。唐宋时,中秋节的重心是“赏月”“玩月”;到了明清时,中秋节的重心转为“祭月”“拜月”,岭南居民更注重“团圆”。清代《羊城竹枝词》云:“中秋佳节近如何,饼饵家家馈送多,拜罢嫦娥斟月下,香芋啖遍更炒螺。”可见彼时过中秋,岭南家家户户互送月饼,晚上合家赏月,吃节令美食已成惯例。三地居民过中秋,都是连过三天,十四“迎月”,十五“赏月”,十六“追月”。
八月十四“迎月”。三地居民普遍提前一两周准备采购过节食品,节前送亲友,叫作“送节”或“拜节”。
八月十五“赏月”。清末民初,无论工作地离家多远,广府人均会回家过节,已分家的也会重聚在父母身边。月亮泛亚电竞初升,全家合坐,共吃团圆饭,晚饭后“拜月光”。仪式结束后,一家老少边赏月边话家常。
八月十六则是“追月”。十五的月亮十六圆,一家人再吃一顿,顺便赏一赏十六的月亮。
在金庸、古龙、梁羽生、温瑞安等人的武侠小说中,中秋节总有故事发生。古龙笔下,西门吹雪与叶孤城在“月圆之夜,紫禁之巅。一剑西来,天外飞仙”。当年来自香江的文学古风一面唤醒了国人的侠客梦,一面又让人们憧憬着未来的大团圆之日。
粤港澳三地居民过中秋节,必吃广式月饼。广式月饼诞生于清末。1889年,莲香楼的前身“连香糕酥馆”诞生于广州。有一次,创始人陈维清煲莲子糖水时打瞌睡,把糖水给煲干了,他意外发现久煮后的莲子软糯香甜。于是,他把糊状的莲子当馅料放进饼里,做成了最早的莲蓉糕点。陈维清的创新引发了连锁效应,很快,广州出现了“莲香楼”“陶陶居”“广州酒家”“趣香”“大三元”等月饼名牌,广式月饼逐渐闻名。不久,香港商人来到广州,请求开设分店。1918年,莲香楼开拓到香港,红极一时,如今港岛的莲香楼依然是街坊最喜欢的百年老店之一。
当年,香港率先推出“月饼券”这一新的营销方式。原来,当时香港还不似今日繁华,街坊抢购月饼往往无法买齐,月饼券就是香港创新的预售月饼方式,会员使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供月饼,供月饼可一份份计,也可只供半份,一般一份为十盒,半份是五盒。
后来,月饼还有了铁盒包装,这个创意也源自香港。20世纪二三十年代,广式月饼多用油纸、纸袋、卡纸盒包装。20世纪六十年代后,香港经济起飞,率先采用马口铁罐包装月饼。改革开放后,广州酒家率先用马口铁罐包装替代卡纸盒,内地月饼商家也陆续改用马口铁罐包装月饼。铁盒保泛亚电竞存能力佳,迅速成为月饼包装的主流模式,深刻影响了全国市场。
如果说双黄莲蓉代表了传统广式糕点对食客的影响,那么近年兴起的“冰皮月饼”和“流心奶黄月饼”,则包裹着粤式美食创新和融合的理念。
1986年,香港半岛酒店的烘焙师傅从西点中找到灵感,在传统广式蛋黄莲蓉月饼基础上,首创迷你奶黄月饼。1989年,冰皮月饼在香港诞生,时至今日,冰皮产品已由第一代的白莲蓉、第二代的绿豆蓉发展至榴莲芒果、凤梨、柚子、抹茶等各种口味;2014年,香港坊间出现了流心奶黄月饼;2019年又有了黑松露流心奶黄月饼,还衍生出芝士流心、抹茶流心、咖啡流心、巧克力流心等口味。
香港月饼的推陈出新,也吸引大批来自内地的订购者。一到中秋节,“代购香港月饼”就成了朋友圈的热门话题,令香港的“新派”月饼拥护者甚多。
“虽然广州也有流心月饼和冰皮月饼,但太太花了不少精力选购榴莲口味、松茸口味等较少见的月饼,送给白云区江高镇的岳母。”香港“80后”居民刘星祖籍梅州,刘星说,“梅州沙田柚是最应节的食品,最合适给香港的亲友送去浓浓的家乡味道。对我来说,广式月饼和柚子不仅是节日食品,更是感情交流与心意传送的载体,是深刻的文化符号。”
开放包容、兼收并蓄是粤港澳共同的文化底色。多元文化在大湾区交融,中秋节的庆祝方式越发多样化,但无论怎么变,大湾区居民中秋追求团圆的情怀经久不变。(完)
Copyright © 2019-2023 泛亚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备案号:鲁ICP备17005237号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