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你一定在各大网络社交媒体平台被各大高校流行养“纸盒狗”的消息刷了屏。
废旧的纸盒简单裁剪一下,画出小狗的眼睛、鼻子、耳朵,打孔上绳,就拥有了“00后”大学生们的专属“纸盒狗”了。他们把“纸盒狗”“栓”在宿舍门口,“牵着”去串门,甚至去操场“遛”圈儿。
“有狗了,不想和没狗的人说线后”大学生们的朋友圈,这句“傲娇”的宣言,仿佛表示“纸盒狗”已是大学生社交圈的“门槛”。
制作“纸盒狗”并不难,先把废旧纸盒裁剪成狗头、四肢的形状,用胶带粘合起来,再用画笔描绘出狗狗的眼睛、嘴巴、耳朵,涂上颜色,最后打上一个洞,将绳子穿进纸盒,就可以牵着自己的专属小狗出去“遛”了。
四川电影电视学院20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陈会就有一只“纸盒狗”,“出生”于10月31日。陈会说,自己喜欢做手工,从网上看到很多其他学校的同学都有了属于自己的“小狗”,她也突发奇想,不如做一只“纸盒狗”陪自己,还可以“牵着”去操场“遛”。
“做起来挺简单的。”陈会说,花了一个小时,她也有“狗”了,作为班级生活委员的她,还开开心心地牵着自己的“小狗”去其他寝室“查寝”,没想到,不少同学也在宿舍里养了“纸盒狗”。
“我们学校很多人都在‘养纸盒狗’,正好我也有废纸箱,就跟着做了一个。”成都大学2019级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周月冰说,不止“纸盒狗”,她还多做了一个小伙伴——“纸盒猫”,找了一张白纸,画了图案,剪下来直接贴在纸盒上,只花了几分钟。“感觉挺搞笑的,大家都有“纸盒狗”放门口,就当快乐一下。”
慢慢地,“纸盒狗”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们的需求了,多了“纸盒猫”“纸盒蜘蛛”“纸盒奥特曼”“纸盒版一拳超人杰诺斯(动漫人物)”等等,同学们甚至还给纸盒宠物“梳妆打扮”,安排“联谊”,甚至“开发”了一系列“周边”。
四川音乐学院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王茜璇就“下血本”去打印店复刻了奥特曼的“脸”,拥有了一只独一无二的“纸盒奥特曼狗”,王茜璇说,看到成品,感觉自己拥有了世界上最可爱的“小狗”,“遛狗”时遇到别的同学,也被夸“小狗真可爱”。
对于王茜璇来说,“纸盒狗”并非她一时兴起的跟风,“我家有一只养了五六年的泰迪,但在学校就看不到它,这只“纸盒狗”就像它一样,可以陪着我。”
“宿舍养狗”在社交媒体走红后,一些网友认为这是废物利用和放松心情的好方式,也有一些人表示难以理解大学生群体这样的“幼稚行为”。
在宿舍“养纸盒狗”,王茜璇一度很担心被宿管阿姨当垃圾清理走,但好在宿管阿姨确保消防安全的前提下,默许了特殊“宠物”的存在。“因为学校不允许养宠物,学生们说做这个“纸盒狗”就当作是他们的宠物。也都是他们辛辛苦苦手工做的,又不是垃圾,我不会给他们扔了。”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的宿管阿姨杨荣表示,自己也觉得“纸盒狗”可爱,学生们很有创新,只要不影响消防安全、卫生整洁,同学们喜欢就好好地留着。
四川省精神医学中心心理治疗师王婧认为,实际上,“纸盒狗”具有陪伴功能,对于不能养真正宠物的校园宿舍,“纸盒狗”就是现实宠物的“替代”。同时,大学生群体本来就思维活跃、精力旺盛和具有创造性思维,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,因此在一些行为“流行”时,也会非常迅速地加入、传播开来。而这种“流行”,也是大学生群体对自己所在群体的认同,就像曾经流行的“嘻哈风”,爱好者会选择类似的穿着风格一样。
“这些‘纸盒狗’,每一个都是不一样的,也是他们对自己独特性格的表达,赋予“纸盒狗”不同的特点风格,实际上也是学生们自己性格的部分投射,呈现了他们自己的主张、态度。”王婧说,原理就像画家画画、雕塑家雕刻一样。
至于网络上“无聊”“精神不大正常”的批判言论,王婧觉得,没有必要过分紧张和偏激,因为这一行为对个人、对社会都没有产生危害,无需做出道德或者价值观相关的评判。单纯从个人行为分析,部分学生可能确实存在需要借此引起他人关注的心理需求,但不能一概而论。
在疫情当前的背景下,大学生群体有许多需要向外释放的精力,可能会处于相对较为压抑的心理状态,王婧表示,面对大环境的不稳定带来心理的躁动情绪,可以通过合理安排作息时间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有明确的生活目标、稳定的爱好和追求来保持内心的稳定感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
Copyright © 2019-2023 泛亚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备案号:鲁ICP备17005237号网站地图